大家早安~今天想跟大家先聊我競選政策中的第一項與第二項:
一、深化黨內民主,改革決策機制:明訂規範確定黨公職加入決策機制,促使政黨能夠成為黨公職最堅實的後盾,並積極擴大社會基礎。
二、研議增修黨章,擬定發展策略:積極強化黨內溝通,擬定發展策略,制定行動綱領。
其實,這兩項政見是一體的兩面,目的是用來強化時代力量的政黨體質、形塑眾人共同政治目標。
也許關心時力決策委員改選的朋友會注意到,許多候選人的政見不約而同的相似,既視感超重xd
細看想要競選決策委員的黨內同志,政見幾乎都提及未來想要 #深化黨內民主,#強化溝通 跟 #制定行動綱領 等政見。如果回推這些政見出現的原因也不難,許多退黨的前同事們都曾提及 #有反應發聲但決策機制聽不到,#內部溝通不良只好各自放話 等等問題,大概就會知道,這是時代力量必須嚴肅面對的現況:
我們的黨公職同仁缺乏一致的前進方向,導致多元意見無法充分理性溝通,而既然大家前進的目標不一,並且決策機制失靈,又沒有妥善周旋的空間,退黨可能也是在這樣的限制條件下,無法避免的結果。
那時代力量現在的決策機制,碰到了什麼問題呢?
所謂的民主政治,說白了就是不同利益團體,可以是黨,也可以是派系,或是所謂的利害關係人,透過充分溝通後,得到最大共識,擬定目標與行動方向的一套機制。在這過程中,彼此的讓利,或說得委婉一點叫做妥協,都是必經的過程。重點在於要創造讓背負著不同關懷視角的代表,都有機會上談判桌表達意見並參與決策的機制;在不同利益衝突下,找出先後次序的邏輯,產生一個更高更有共識的價值可以合作。
不是不能鬥,但不能破。
大家可以搜尋一下其他友黨,各黨在不同的時間點,都有黨代表大會修正通過的政策綱領、行動綱領或決議文,那都是回應那個當下,該政黨號召他的支持者,企圖一起促成的台灣願景。
而時代力量現在的決策困境,很顯然便是現在的遊戲規則中,似乎沒有一個清楚的、共同同意的願景與行動方向。
這個目標的缺乏,導致凝聚力不足。更嚴峻的狀況,是時代力量對於不同意見的表達方式與處置方式,不論是對內對外,政黨文化也傾向太過彈性到幾乎用各自的個性表述。爭論吵架很正常,不正常的是吵完之後沒有再次討論、凝聚的機制,大家各自分崩離析,彼此不珍惜,沒有一個黨的靈魂。
這就是我的政見第一項與第二項希望能夠努力處理的重點,重視溝通、協調、合作,大家勇敢面對現況,重新凝聚共識,讓時代力量的黨魂在這半年,有機會可以再次甦醒起來。